美國商務部就《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》近日發布最終“護欄”規則,企圖阻止中國及其他關切國家的半導體行業從中受益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直言,這些“護欄”將確保美國的每一分錢都不被中國利用去發展技術、趕超美國。這番說辭充斥著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,為維護一己之私,美國已毫無掩飾地將科技經貿問題政治化、武器化。然而,世界經濟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,美方違背市場規律,所謂的“芯片法案”實現不了美國的霸權主義“芯愿”。
全球芯片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,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。據業界統計,一些先進芯片的生產包括上千道工序,需要超過70次跨境合作來完成。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下,各國加強分工合作,帶來的是共同發展。美國無視要素最優化配置規律,企圖利用自身優勢打壓新興市場和其他國家發展,破壞現有芯片產業高效協作布局,是典型的科技霸權主義,損害的是全球共同利益。
違背市場規律,通過巨額產業補貼強行扶持“美國制造”,將加重財政負擔,拖累經濟增長。同時,這份充滿排他性的補貼政策對美國企業也是弊大于利。與全球芯片市場動輒上千億美元的產值和利潤相比,美國政府拿出的500多億美元補貼并不具備太大吸引力。波士頓咨詢公司估計,如果美國完全禁止半導體企業向中國客戶銷售產品,美國半導體企業將喪失18%的全球市場份額。受出口限制影響,高通2023財年凈利潤已連續3個季度下滑,市值暴跌300多億美元。英特爾、高通和英偉達也曾聯合向美國政府施壓,要求停止對華芯片出口的更多限制。
美芯片“護欄”阻礙不了中國科技創新步伐。對中國而言,制裁雖然帶來了困難,卻也催生創新動力。近年來,中國國內芯片市場需求持續釋放,產業技術加快演進,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。憑借著自主知識產權,中國芯片產業逐漸走出了一條自主可控的道路。同時,依托龐大的市場規模、完備的基礎設施、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、日益深入的開放戰略,中國市場正成為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孵化器、試驗場和展示推廣平臺,兼具巨大商業價值和創新策源地屬性。
從長遠來看,國際企業為維護市場份額,將不得不調整布局,最終后果反而可能是全球產業鏈出現“去美國化”趨勢。美國濫施單邊制裁,也將促使各國加快實現科技自主自立自強。美芯片“護欄”,“護”不住自身,也“攔”不住創新大勢。(本文來源:經濟日報 作者:郭言)
(責任編輯:蘇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