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3月5日,海驪成功中標廈航翔安新生產基地機務維修工程幕墻項目,標志著其在綠色建筑領域的技術實力與戰略布局再獲行業高度認可。
作為翔安國際機場核心配套工程,該項目是廈門航空打造“東南門戶樞紐”的關鍵一環。海驪憑借其幕墻專業技術體系,將為這一航空產業新地標注入綠色基因,助力中國民航基建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。

廈航翔安新生產基地總建筑面積約13.43萬平方米,涵蓋大修機庫、航材庫、發動機維修樓等12棟核心設施,規模超現有高崎機場機庫,被譽為“飛機醫院”。項目毗鄰廈門翔安機場北二跑道,建成后將顯著提升飛機維修效率與機場綜合保障能力,助力廈門打造輻射全球的航空樞紐。

海驪此次中標的幕墻工程,需滿足航空維修場景對建筑安全性及功能性的嚴苛要求。機庫單跨超百米,海驪將采用激光經緯儀等多校驗系統,以BIM建立三維控制網,實現大噸位單元體的毫米級定位。施工區域緊鄰機場運營區,施工受航空管制限制。海驪將采用模塊化預制裝配工藝,將80%工序轉移至工廠完成,減少高空作業風險與航空干擾。

此次中標,是海驪節能的又一里程碑。近年來,企業聚焦低碳園區與超低能耗建筑賽道,先后承建青島青北高科園、海爾智造·未來創新中心等標桿項目,形成以BIPV、智慧節能系統為核心的完整技術矩陣,加速布局三大方向:
1、技術迭代
聯合科研機構攻關晶硅、CdTe薄膜電池、真空玻璃等新材料,推動光伏轉化效率突破;
2、模式創新
深入“綠色設計-智能施工-智慧運維”全鏈條服務,為客戶創造全生命周期價值;
3、生態協同
攜手央企、機場集團等戰略伙伴,深度參與城市更新與基建升級,助力構建低碳城市網絡。

未來,海驪將持續深化節能技術研發,以更多元化的解決方案賦能全球基建,在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的宏偉藍圖中,書寫屬于中國建造的綠色答卷。